法显对5世纪初北印度民间佛教信仰的考察(四)

点击了解:遥望佛陀正当年 • 公益声明


~  他山之玉系列  ~

 


法显对5世纪初北印度

民间佛教信仰的考察

作者: 李利安 谢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选自论文集《东晋求法高僧法显与<佛国记>》) 

http://www.cssn.cn/zjx/zjx_zjyj/mjzjxyyj/201402/t20140228_1006569.shtml 








5世纪初北印度

民间佛教信仰的基本特征 

(上)


借助法显的考察,我们可以获知5世纪初北印度佛教信仰的基本特征。

宏观来看,印度佛教可以划分为以精英为主要信仰群体的理论型佛教和以底层民众为主要信仰群体的信仰型佛教。

信仰型佛教是理论性佛教的社会推广和实践延伸,具有神圣性、民众性、实践性等特点,没有信仰型佛教,整个佛教就失去了宗教的超越性和神圣的感召性,从而也可能丧失民众基础和持久发展的动力。

历史上的高僧一般都比较重视佛教的各种信仰,法显尽管是以取经为目的,尤其是以求取戒律为目标,但他对各种具有神圣意义的信仰也很热衷,并深信不疑。在他对北印度的考察中,佛教信仰成为一个重要对象。通过他的考察记录,我们可以看出5世纪初北印度佛教信仰的一些基本特征。   


1

5世纪初北印度的佛教信仰

    基本属于小乘佛教的信仰


法显考察后发现,北印度的佛教基本属于小乘佛教,个别地方则是夹杂着大乘佛教。例如北印度的陀历国、乌长国、犍陀卫国、跋那国全是小乘佛教,毗荼国则是大小乘混杂。其他一些国家则记载不明,但估计应该也属于小乘佛教。


本文所列举的北印度佛教信仰类型都是在小乘佛教的体系内存在的,所以既没有其他世界其他佛的信仰,也没有佛的三身或四身信仰,区别于小乘的大乘佛教信仰在这里是基本不存在的。

当然,这些小乘佛教的信仰后来也全部被大乘佛教所接受,并成为大乘佛教的重要信仰。   



2

5世纪初北印度的佛教信仰

      是尚未神化佛陀前的佛陀崇拜


释迦牟尼佛去世之后,弟子们对他极为怀念。可是在那个时候,佛依然是以世间僧众一员的形象印记在弟子们的心中。


佛在世的时候一再反对对自己的膜拜和神化,佛去世后关于佛是否在僧数曾经引起长时间的争论,趋向后来大乘佛教的大众部不断神化佛陀,这个部派主要在南方一带流行,在北印度一直是小乘佛教占绝对主导的地位。

因为佛未被神化,佛不能作为膜拜的对象,所以,佛像当然也不能制作。所以有专家考证,很长时间内,印度的小乘佛教是反对佛像的制作的。从法显在北印度的考察也能看出这一明显的特征。在法显的记载中,那里并没有佛像的崇拜,对佛陀的崇拜依然处于佛陀尚未神化的阶段。

为了解决弟子们对佛的极度怀念与佛陀不能神化之间的矛盾,早期佛教在两个方面形成重大创新,一是佛遗迹、遗物和遗骨的崇拜开始悄然兴起;二是对佛前世的神圣化塑造迅速开展起来,从而涌现出大量的本生故事。

这两个趋向是佛陀去世之后印度佛教在佛陀信仰方面最突出的潮流。

从法显的考察来看,到了5世纪初,北印度依然以小乘佛教为主体,在佛陀的信仰方面依然坚持着或基本坚持着早期佛教的基本作风,即尚未全面神化佛陀,对佛的崇拜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佛遗物、遗迹、遗骨(舍利)的崇拜以及与此相关的佛塔崇拜;二是对佛陀本生的救难事迹的渲染和坚信。 


3

三世佛信仰在北印度具有悠久传统


法显在陀历国巡礼时曾经看到那里有一尊高八丈的弥勒像。


这尊像“斋日常有光明,诸国王竞兴供养”。据当地人说,这尊弥勒像始建于佛陀去世后三百年,那大概就是公元前2世纪的时候。那个时候正是部派佛教的兴盛时期。在部派佛教时期,弥勒信仰已经广泛流行起来,并为几乎所有的部派所接受。

根据法显的考察,弥勒在当地人的信仰中被认为是将要“继轨释迦”的未来佛。

另外,在那竭国城,法显曾经巡礼了释迦牟尼佛前世身为菩萨时“以银钱贸五茎华供养定光佛处”。定光佛在当地人的信仰中被认为是前世佛,是为释迦牟尼授记的佛,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是“继轨定光”的现在佛。

这样看来,在5世纪初的北印度,三世佛信仰已经相当完备,而且非常流行

三世佛信仰也属于早期佛教的基本信仰,是源于小乘佛教并为大乘佛教所接受的一种佛教信仰。   



4

北印度佛教信仰呈现出

     印度佛教向外传播的印记


法显在进入北印度后的第一个国家即陀历国考察时,得知当地人的一个“古老相传”,说是那尊弥勒菩萨像竖立起来之后,便开始有天竺沙门携带佛教经律度过印度河,将佛法传向遥远的地域,从而“能令三宝宣通,边人识法”。

北印度处于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西北印度地区,相当于现在的巴基斯坦北部以及克什米尔和阿富汗的部分地区,那里是南亚通向中亚、中东的必经之地,也是佛教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向中国传播的必由之路,可以说正处于印度文明和亚洲乃至欧洲其他文明交往的前沿阵地。

历史上曾经极为兴盛的安息佛教、大月氏佛教都是由此地渊源传来,而中国早期的佛教也正是来自安息、大月氏等地,所以,北印度可以视为印度佛教走向世界的一个通道之一。   


 ~连载·待续~

🔚

* 请点击阅读本文往期连载:

法显对5世纪初北印度民间佛教信仰的考察(一)

法显对5世纪初北印度民间佛教信仰的考察(二)

法显对5世纪初北印度民间佛教信仰的考察(三)


点击了解:遥望佛陀正当年 • 一切为了离苦 


—— 他山之玉系列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本系列往期文章




若有受益,还请贤友

~护法三连~

分享、转发、在看

感恩贤友您护持正法

祝您离苦得乐 早日证果

Sādhu!x3🙏

                       



 — 法心尊者 • 答疑群 ——

长按下方二维码加管理员入群




—— 尊者讲经开示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往期开示文章




—— 尊者禅修、佛法开示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对应开示文章



—— 尊者讲座、译著、声明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对应文章




尊者介绍

————


法心尊者 Ashin.Dhammasāra

2014年 接触南传上座部佛教,并参加内观禅修营学习禅修方法。

2016年 放下工作全身心独自住山修行。

2017年 赴缅甸仰光雪乌敏禅修中心(Shwe Oo Min Dhamma Sukha Tawya),于德加尼亚西亚多(U Tejaniya Sayadaw)座下剃度出家。随后在因德嘉长老(U Inndaka Sayadaw)座下达上成为比库,并长住于恰密棉禅修中心(Chanmyay Myaing Meditation Centre)。

2018年 在因德嘉长老的指示下,给前来参学的中国禅修者进行佛法开示和禅修指导。

2020年 翻译了坦尼沙罗尊者(Ven. Thanissaro Bhikkhu)的著作《佛法溯源》。受北京四念处学习中心邀请,线上开示“唯一道——原始佛教的修行方法”系列课题研究讲座5讲。

法心尊者的研究方向:

原始佛教溯源,依据巴利圣典四部尼柯耶,通过对巴利原词词意的探究,在不借助任何后期注释的基础上,只运用佛陀原始的理论框架如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缘来禅修。依据佛教史、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探索原始佛教的思想架构。

编辑:Tārakā

校对:Upekkhā

图片:面包手

终审:法心尊者 灵犀 Jan L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如有疑问或其他联系事宜

请加微信号

sixiong20041123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遥望佛陀正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