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波帕默与德加尼亚禅师讲的有矛盾?- 法心尊者答疑 第11问


法心尊者

2020年7月12日微信群答疑







————



贤友提问:
师兄好!请教尊者一个问题,烦请转达:隆波帕默尊者指导的:培养觉性,只是看到,只是知道,这些本来就是无常的,无我的,不要去评判和分别。德加尼亚禅师指导的:仅仅觉知是不够的,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去做,譬如去分析等等。请教尊者,这两个教法有本质区别吗?我们在禅修中具体该怎么去做?




————


法心尊者回复:

这个应该说,针对禅修不同的阶段,你的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我之前简单地谈到七觉支的时候,我说过七觉支的第一个觉支是念觉支,这是初级禅修者最首要需要培养的一个素质,也就是你持续不断的这种正念,而这个正念,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解释,也就是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专注力,你对心的控制力,你的这种理智的能力。你只有这种专注力强了,你的心的力量强大了,你才有能力去持续不断地去观照你的身心。

那这个七觉支的第二个觉支和第三个觉支分别是择法觉支和精进觉支。它的一个简单的理解,择法觉支就是当你培养了一定程度的念之后,这个专注力之后,你可以去用它去检择你的身心现象,看是哪些身心现象导致了苦,导致了苦的升起,哪些身心现象,或者你的哪些外部的行为、内在的造作导致了苦的削弱和减少,那么当你去这样检择之后呢,你要去有选择性地去去除一些这种导致烦恼、导致苦增长的这些不善法,那么去培养一些有助于修行的这些素质(精进觉支),比如说念、精进、智慧、定这些。

———

那隆波帕默呢,我曾经在泰国拜见过他两次,我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应该是2017年的时候,那个时候他身体状况还比较好,所以他每天早晨都可以有一个跟禅修者的会面,那这个(会面)人也不多,所以我当时很有幸地,可以算是近距离地接受过他的一些指导。那么你们如果现在去泰国见他的话,可能只有周末才能见到他,而且周末人是很多的。平常他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什么时间去会见来访者。

那么,我在见他之前,我也有听过很多他的开示,也有在修行中去体会。我在见他的时候,他面对面地给了我一些非常直接的指导。这些指导应该说,对于我修行是有很大的启发性的,有很大的帮助。这个是我在没有见到他之前我去听他的开示录音,不管听多少遍,都不会获得的这种非常实质性的帮助。那么隆波帕默他在公开的开示里也曾经说过,他刚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在他不出名的时候,他身边的这些跟他学习的禅修者每一个人的修行方式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他说,现在因为来听法的人太多了,也没有办法很有针对性地去指导,所以只能就是讲一些适合大众的这种法。

我在之前的一些答疑或者是开示中也有提到过,禅修的初级阶段能讲的东西,大家还是可以普遍地去参考去受用,但是在禅修达到一定深度的时候,每一个人针对不同的情况,不同的禅修阶段,他所相应的指导,甚至他的禅修所适合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时候像我们到禅修营中去小参的时候,一般都是一对一的,不希望其他禅修者听到的,这个也是为了避免给不同阶段的禅修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导。所以我们能听到的隆波帕默的禅修指导,基本上都是公开的禅修指导,这种公开的禅修指导很多时候因为是针对大众的,不适合讲得太深入。

所以我想隆波帕默他在强调这个觉性,我之前有提到过隆波帕默说的这个觉性,因为是中文翻译过来的嘛,隆波帕默所用的词就是sati,sati这个词其实就是念,那么念在原始经典里面,佛陀对它的诠释就是,我刚刚也说过了,持续不断地了知,念念不忘,是这个意思,专注力。那么至于隆波帕默,他用这个词的时候,是指的我刚刚说的这种意思呢,还是什么其他的意思呢,你可能需要自己去体会。但是他特别强调这个念,我想是因为这个对于绝大多数禅修者来说,这个念的确是最首要需要去培养的一个素质。

———

其实在缅甸的禅法中也格外地强调这个念,比如说,我们会用一些方法来训练这个专注力,那么当你的专注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往往禅师会在一对一的小参的时候,去引导你去修习择法觉支和精进觉支。那么,我们所看到德加尼亚西亚多的一些书,包括网上的一些开示,基本上都是德加尼亚禅师在小参的时候,针对某些具体情况、某一些禅修者的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所以有可能他指导的侧重点就不太一样,他可能会有侧重性地去引导一些禅修者去注重辨析一些身心现象,然后去调整它,也就是择法觉支和精进觉支。

因为有很多禅修者,他实际上在尝试别的禅法的时候,因为大多数的禅法都是至少在对于初级阶段禅修者的指导都是格外地侧重这个念,也就是这种专注力的培养的。那么就会导致有的禅修者,尤其是在家人,他不能长期性地跟随一个禅师去深入地修行,所以他会以为说这个就是禅修的全部内容,就以为说我来一个禅修营或者说我来到这个道场里面学了一个观肚皮,学了一个观鼻尖的呼吸,这就是禅修的全部了。

那德师他应该是看到了这些问题,所以他喜欢有针对性地去引导禅修者,尤其是一些修过其他禅法,但是效果不是特别理想的一些禅修者,引导他们去观照内心的烦恼,去辨析去调整,也就是择法觉支和精进觉支,他是有他的考虑在里面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这两位禅师他们的教导并不是冲突的。那么,我之前也有反复地强调过,我们不能说因为看到网上某个禅法,或者某位禅师他的教导,就以为我们了解了这个禅法,或者这个禅师的教导的全部,然后就盲目的去,不管是去修行也好,还是去批判也好,这都是很不负责任的。不管你认可任何一个禅师或者一个禅法,你都应该去花一定时间和精力深入地尝试它、体会它。更重要的是要去跟你的禅师之间互动,把你的修行中的体验,跟你的禅师交流,然后听他怎么理解你的这个问题,怎么给出你具体的指导。

🔚


 法心尊者 • 其他开示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对应开示文章





尊者介绍

————



法心尊者 Ashin.Dhammasāra

法名:Ashin.Dhammasāra

2014年接触南传上座部佛教,并参加内观禅修营学习禅修方法。

2016年起放下工作全身心投入修行,并独自住山修行半年.

2017年赴缅甸仰光雪乌敏禅修中心(Shwe Oo Min Dhamma Sukha Tawya),于德加尼亚西亚多(U Tejaniya Sayadaw)座下剃度出家。随后在因德嘉长老(U Inndaka Sayadaw)座下达上成为比库,并长住于恰密棉禅修中心(Chanmyay Myaing Meditation Centre)。

2018年起,在因德嘉长老的指示下,给前来参学的中国禅修者进行佛法开示和禅修指导。

2020年翻译了坦尼沙罗尊者(Ven. Thanissaro Bhikkhu)的著作《佛法溯源》。


法心尊者的研究方向:

原始佛教溯源,依据巴利圣典四部尼柯耶,通过对巴利原词词意的探究,在不借助任何后期注释的基础上,只运用佛陀原始的理论框架如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缘来禅修。依据佛教史、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探索原始佛教的思想架构。



法讯及提问答疑
请扫管理员二维码申请进群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遥望佛陀正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