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溯源》连载(20)| 遥望有声书

点击了解:遥望佛陀正当年 • 公益声明



法心尊者译著|遥望有声书



图片下方为法心尊者译著文字版




十二缘起支 

《佛法溯源》连载(20)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Ven. Thanissaro Bhikkhu)

中译:法心尊者



缘起包含十二支(步骤),渴爱是第八支。从渴爱到苦的缘起支分别是:

 八. 三种渴爱,导致了(缘):

 九. 四种形式的执取,它们导致了(缘):

 十. 三种层次的“有”,而“有”又导致了(缘):

 十一. 生,它给予了“有”一种身份(感),这种生则必然导致:

 十二. 衰老、疾病和死亡,伴随着悲伤、伤痛、绝望以及苦


从渴爱向前追溯它的原因,缘起支分别是:

八. 渴爱是源自于:

七. 快乐、痛苦、或者不苦不乐的感受。这些感觉源自于:

六. 接触,它来自:

五. 六种感官(眼、耳、鼻、舌、身、意)。这些感官源自于:

四. 身体的内在知觉及其心理事件(如注意力(识)、动机(行)、感受以及认知(想))。它们是源自于:

三. 六种感官的意识,它源自于:

二. 三种造作(行):身体的(呼吸入出)、言语的(有关思考与评估的内心对话)和精神方面的(感受和认知)。这些行又是源自于:

一. 无明:没有以四圣谛的模式看待事物。



在步骤二和步骤三中,“行”的发生先于感官意识可能看起来很奇怪,但我们必须记住,佛陀是一个已经超越感官意识,并且又全然警觉地回归到感官意识的人,他是从他的视角来描述这些体验的。这就是为什么他能够看到这些“行”是如何影响你的全身心的意识的。


即使对于没有这种直接体验的人来说,去反思意识如何——甚至在它完全参与到身体活动、精神活动和感官接触之前——受到这些活动的影响,也是有所助益的。这样你就可以留意你是如何安放自己的意识,从而使它导向/或是远离苦的。



佛陀教导念住呼吸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步骤二。通过运用心理标签或认知,将你的意念引导到呼吸上,同时评估呼吸,调整它使之产生愉悦感,呼吸禅修将智慧运用于身语意三行。通过这种方式,它将它们从渴爱与苦的成因转变为八正道的一部分,从而导向苦的止息。


(节选完)


🔚


《佛法溯源》|遥望有声书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往期连载文章
《佛法溯源》连载(1)|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2)|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3)|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4)|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5)|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6)|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7)|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8)|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9)|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10)| 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11)|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12)|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13)|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14)|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15)|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16)|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17)|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18)|遥望有声书

 《佛法溯源》连载(19)  |  遥望有声书




 — 法心尊者 • 答疑群 ——

入群后贤友将获得:


 尊者定期群内直播开示讲座

 尊者开示录音的群内首发

 法宝书籍免费结缘(仅需邮费)

 有机会向尊者提问(根据上期问题数量,不定期开放)

 答疑音频群内提前首发,可下载保存

 尊者见面会、禅修营等福利通告,群内首发,优先参与

 群内即将开展禅修打卡等活动,贤友可进群关注通知




长按下方二维码加管理员入群





—— 尊者讲经开示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往期开示文章




—— 尊者禅修开示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对应开示文章




—— 尊者讲座、译著、声明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对应文章





尊者介绍

————


法心尊者 Ashin.Dhammasāra

2014年 接触南传上座部佛教,并参加内观禅修营学习禅修方法。

2016年 放下工作全身心独自住山修行。

2017年 赴缅甸仰光雪乌敏禅修中心(Shwe Oo Min Dhamma Sukha Tawya),于德加尼亚西亚多(U Tejaniya Sayadaw)座下剃度出家。随后在因德嘉长老(U Inndaka Sayadaw)座下达上成为比库,并长住于恰密棉禅修中心(Chanmyay Myaing Meditation Centre)。

2018年 在因德嘉长老的指示下,给前来参学的中国禅修者进行佛法开示和禅修指导。

2020年 翻译了坦尼沙罗尊者(Ven. Thanissaro Bhikkhu)的著作《佛法溯源》。受北京四念处学习中心邀请,线上开示“唯一道——原始佛教的修行方法”系列课题研究讲座5讲。

研究方向:

原始佛教溯源,依据巴利圣典四部尼柯耶,通过对巴利原词词意的探究,在不盲目依赖任何后期注释的基础上,只运用佛陀原始的理论框架如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缘来禅修。依据佛教史、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探索原始佛教的思想架构。

编辑:Helena

校对:灵犀

音频:来 

朗读:琼海波澄

图片:面包手

终审:法心尊者 寰 Jan





版权声明

1. 本公众号发布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 转载请联系管理员,严禁用于任何商业性用途

微信号:wuyueyuan555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遥望佛陀正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