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对5世纪初北印度民间佛教信仰的考察(一)

点击了解:遥望佛陀正当年 • 公益声明


~  他山之玉系列  ~

 


法显对5世纪初北印度

民间佛教信仰的考察

作者: 李利安 谢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选自论文集《东晋求法高僧法显与<佛国记>》http://www.cssn.cn/zjx/zjx_zjyj/mjzjxyyj/201402/t20140228_1006569.shtml 









考察活动在法显

旅印过程中的作用


法显(约337-422)是历史上第一位从中国去印度取回经典的求法僧,在整个中国佛教史上具有象征意义。


此后,历经一千多年,从中国去印度求法的僧人前赴后继,不绝于途,其中不但有中国僧人,也有韩国和日本的僧人。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取经的目标有异,经受的艰险有别,在印度的游历路线也各不相同,但他们在印度都会从事三件事情:一是学习和求取经典;二是巡礼胜迹;三是考察。这三种活动是旅印求法僧全部游历中最重要的活动,是主导其他一切活动的核心。而这三种活动的关系则是相辅相成,圆融一体,共同促成了求法僧的求法活动。    


在法显旅印的全部活动中,取经、巡礼、考察也是三种最重要的活动。从取经来看,法显是一位求法僧;从巡礼来看,法显是一位朝圣者;从考察来看,法显是一位善于观察、勤于记录的考察家。


法显去印度的最初动机和直接目标是寻取戒律经典他在印度也始终以寻找、学习、研究、抄写、保存、携带经典为主要活动。


为了这项活动的展开,法显四处旅游,多方打听,广泛结交,去过很多寺院,拜见过很多高僧,同时学习印度语言文字,与各地学者进行佛学交流。由于印度是佛国圣地,那里留下了很多佛陀的遗迹,在佛教徒看来,这些遗迹都是神圣之地,巡礼这些圣迹是对佛陀的怀念和敬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宗教体验。大凡去印度的佛教徒,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一般都会去这些圣迹朝拜。朝拜这些圣迹和取经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可以视为一种与取经活动相互呼应的活动。有的西方学者在讨论法显到底是一位求法僧还是一位朝圣者,他们看到了法显这两类活动的不同,但他们忽视了这两类活动的一致。法显是带着虔诚的信仰去印度的,是在信仰力量的支撑下完成取经大业的,而信仰是一种深刻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它可以体现为对佛教经典的热衷,也可以体现为对佛教圣地的向往,还可以体现为翻译和弘扬某种经典、实践和推崇某种教义、以及建立寺院、救济苦难等等。在信仰者的内心世界,这些活动是圆融一体的。至于考察,这几乎也是所有旅行者的必然活动。对于法显这样的求法僧来说,内心充满了对佛国的向往,其内在的热情、好奇、敬仰都促使他广泛观察,深入思考,认真记录,从而形成了名垂千古的《佛国记》。


可以说,《佛国记》就是法显考察活动的全程记录。在取经、巡礼和考察三种活动中,取经是解决佛学的疑惑,巡礼是实践宗教的感情,考察则是观察和记录印度社会与印度文化的各个方面。    



法显在印度的考察活动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如对佛教历史事件的考察,对历史人物遗迹的考察,对佛教寺院的考察,对佛教经典的考察,对佛教宗派的考察,对社会制度的考察,对社会生活的考察,对风土民情的考察,对国家政治的考察,对山川地理的考察,对神话传说的考察,对农业生产的考察等等。


可以说,一部《佛国记》就是一部旅印考察总集。其中对印度民间佛教信仰的考察是全部考察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过去,学术界对此多有忽视,这是十分遗憾的。    


由于印度幅员辽阔,各地山川相异,风土各别,民间佛教信仰也有重要差异。北印度是法显进入印度的首站,也是法显考察最细致的地区之一。这里是印度佛教向西亚和中亚地区传播的前沿阵地,是早期中国佛教的印度源头,对中国佛教曾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4世纪末5世纪初的北印度正处于佛教发展的重大转型时期,原有的部派佛教尤其是有一切有部在这里依然十分兴盛,而大乘佛教已经开始了迅猛的发展。佛教经典在这里大量涌现,佛教在当地民间的传播也开始空前普及。


借助法显对北印度民间佛教信仰的考察,我们可以把握5世纪初北印度民间佛教的基本类型和基本特征。


~连载·待续~
🔚




点击了解:遥望佛陀正当年 • 一切为了离苦 



—— 他山之玉系列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本系列往期文章




若有受益,还请贤友

~护法三连~

分享、转发、在看

感恩贤友您护持正法

祝您离苦得乐 早日证果

Sādhu!x3🙏

                       



 — 法心尊者 • 答疑群 ——

长按下方二维码加管理员入群




—— 尊者讲经开示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往期开示文章




—— 尊者禅修、佛法开示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对应开示文章




—— 尊者讲座、译著、声明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对应文章





尊者介绍

————


法心尊者 Ashin.Dhammasāra

2014年 接触南传上座部佛教,并参加内观禅修营学习禅修方法。

2016年 放下工作全身心独自住山修行。

2017年 赴缅甸仰光雪乌敏禅修中心(Shwe Oo Min Dhamma Sukha Tawya),于德加尼亚西亚多(U Tejaniya Sayadaw)座下剃度出家。随后在因德嘉长老(U Inndaka Sayadaw)座下达上成为比库,并长住于恰密棉禅修中心(Chanmyay Myaing Meditation Centre)。

2018年 在因德嘉长老的指示下,给前来参学的中国禅修者进行佛法开示和禅修指导。

2020年 翻译了坦尼沙罗尊者(Ven. Thanissaro Bhikkhu)的著作《佛法溯源》。受北京四念处学习中心邀请,线上开示“唯一道——原始佛教的修行方法”系列课题研究讲座5讲。

法心尊者的研究方向:

原始佛教溯源,依据巴利圣典四部尼柯耶,通过对巴利原词词意的探究,在不借助任何后期注释的基础上,只运用佛陀原始的理论框架如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缘来禅修。依据佛教史、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探索原始佛教的思想架构。

编辑:Tārakā

校对:Upekkhā

图片:面包手

终审:法心尊者 灵犀 Jan L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如有疑问或其他联系事宜

请加微信号

sixiong20041123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遥望佛陀正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