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心尊者
2020年9月27日微信群答疑
图片下方为录音文字版
简述八正道
法心尊者答疑 第129问
问
————
贤友问:
礼敬尊者!
初学还不知道什么是四圣谛和八正道,尊者能大略地讲一下吗(二)?
感恩尊者!
答
————
法心尊者答:
八正道,就是灭苦之道,以正见为先导,以正定为导向。
中间的六个,首先是正思惟。正思惟就是正确的意向,不是思考,是正确的意向。
具体什么是正思惟呢?就是离贪、离嗔、离害。也就是,你知道了你要去灭苦——正见(四圣谛)——之后,你总要把它落实到实处,你要有一个实际的方向,什么方向呢?就是离贪、离嗔、离害。害,就是伤害的意思,不要去伤害别人伤害自己。
———
更进一步的下面三个就是:正语、正业、正命。
也就是,你更进一步地把它落实下来,落实到哪儿呢?
落实到正语,你说的话不要去导致别人的苦,导致你自己的苦;落实到正业,业,行为的意思,正业就是正确的行为,你的行为不要导致自己的苦,他人的苦;落实到正命,就是你的谋生方式,不要因为你的谋生方式,导致你自己的苦,导致他人的苦。
佛陀对这三个其实也有很明确的定义。
正语——不妄语,就是不要撒谎;不要两舌,也就是不要挑拨离间;不要去恶口、骂人;不要绮语,其实我们大多数时候的闲谈都是绮语,说些没有用的话。
正业——佛陀对它的定义也很明确,就是不杀生,不要去伤害生命;不偷盗,不要去偷东西,扩展来说,就是不要用一些不好的、不道德的方式去获取利益;不邪淫,就是不要做不道德的性行为。
正命——就是涉及到以上这些,你如果用妄语或者杀生等方式去谋生的话,那就不是正命了。
———
然后最后面的三个就是正精进、正念和正定。
正精进——“精进”的字面意思就是努力,或者说心的活力,但是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努力”,不是说你逼自己的那种努力。
你逼自己不是精进,真正的精进是你激发起内心强烈的、想要去修行、想要离苦的这种欲望,这种意欲,这种活力。
就比如说,我们去健身、运动,刚开始的时候,你可能觉得挺痛苦,但时间长了,养成习惯了之后,你就会觉得健身让你挺舒服的、挺快乐的,那你就有了对于健身这个事的精进力。你内心生起这种活力了,它真的想要去健身了,对吗?
修行也是一样,随着你不断地去除烦恼,你体会到了修行的好处,体会到了烦恼的去除让你的心越来越快乐。你的心真正地认识到这一点了,它就会激发起这种精进力。就是说,它真的想要去除烦恼,而不是总是想要随顺烦恼,这就是正精进。
———
正念——刚才已经解释过“念”是什么意思了,但是佛陀说的正念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四念处。
四念处要解释起来也比较复杂,它简单地说就是:关注你的身体;关注你的感受,身体的种种感受,心里的种种感受,感受有苦的、有乐的、有不苦不乐的;关注你心的状态,有贪心,有嗔心,或者说有广大的心,心的品质在提升,这个是需要你去关注的;或者更进一步地,随着你修行的加深,你会看到一些细微的身心状态在运作,这个就是法念处。
这是四种念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也是正念的部分。
但是正精进和正念,它们同时又是贯穿整个八正道的。也就是说,你要在修行中不断地去关注你外部的言行即身业、语业、意业,内部的身行、语行和心行。
要持续不断地提醒自己去关注这些,然后去调整它。正精进,就有调整的含义在里面——不断地去观察它调整它。往哪个方向调整呢?往正定的方向去调整,对吧?之前我已经说过正定是什么了。
———
所以说,八正道——以正见为先导,以正定为导向,认识苦,去除苦因,让心往清净喜悦的方向去调整。这就是整个八支正道的一个简述,也就是四圣谛。更重要的,还是你要在修行中去直观地体会了。
🔚
若有受益,还请贤友
~护法三连~
分享、转发、在看
感恩贤友您护持正法
祝您离苦得乐 早日证果
Sādhu!x3🙏
—— 法心尊者 • 答疑群 ——
长按下方二维码加管理员入群
——— 尊者禅修开示 ———
——— 尊者佛法开示 ———
——— 尊者讲座、译著、声明 ———
尊者介绍
————
2014年 接触南传上座部佛教,并参加内观禅修营学习禅修方法。
2016年 放下工作全身心独自住山修行。
2017年 赴缅甸仰光雪乌敏禅修中心(Shwe Oo Min Dhamma Sukha Tawya),于德加尼亚西亚多(U Tejaniya Sayadaw)座下剃度出家。随后在因德嘉长老(U Inndaka Sayadaw)座下达上成为比库,并长住于恰密棉禅修中心(Chanmyay Myaing Meditation Centre)。
2018年 在因德嘉长老的指示下,给前来参学的中国禅修者进行佛法开示和禅修指导。
2020年 翻译了坦尼沙罗尊者(Ven. Thanissaro Bhikkhu)的著作《佛法溯源》。受北京四念处学习中心邀请,线上开示“唯一道——原始佛教的修行方法”系列课题研究讲座5讲。
法心尊者的研究方向:
原始佛教溯源,依据巴利圣典四部尼柯耶,通过对巴利原词词意的探究,在不借助任何后期注释的基础上,只运用佛陀原始的理论框架如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缘来禅修。依据佛教史、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探索原始佛教的思想架构。
编辑:Tārakā
校对:明懿
音频:来
图片:胡安
终审:法心尊者 灵犀 Jan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如有疑问或其他联系事宜
请加微信号
sixiong20041123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遥望佛陀正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