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尼沙罗尊者:佛陀从未讲过的七句话

点击了解:遥望佛陀正当年 • 公益声明



~  他山之玉系列  ~


授权转载自:森林传统禅法中心  中译:义清明世

阅读原文:佛陀从未讲过的七句话

坦尼沙罗比丘 (THANISSARO BHIKKHU)于2017年9月12日



【译者按】

从佛教产生至今的两千五百多年中,由于文字记载,翻译文本,以及读者理解力的偏差,导致众多关于佛教理论的误解与歧义产生。在历史进程中,这样的偏差不断以各种形式代代流传下来,以至于人们认为这些就是佛陀说的。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佛教箴言,其实并非佛陀所说,也不代表佛陀本人的见解。另有许多内容,由于人的错误解读,造成了一些既定的佛教思维模式,但很有可能偏离了佛陀本意。因为人需要足够的知识与智慧才能正确地阅读与理解经典。这样的人从古至今都是非常稀少的,因此佛陀说:

 

“善知识、善伴党、善随从者,能令未生邪见不生,已生邪见令灭,未生正见令生,已生正见重生令增广。如是未生邪志、邪语、邪业、邪命、邪方便、邪念、邪定令不生。”(《杂阿含经792》)


由此可见善知识的重要性。在南传《如是语17》中佛陀说:


“关于(趋向觉悟的最重要的)外在因素,对于一位正在修行中、尚未证得心的目标、继续追求解脱束缚之殊胜安宁的比丘,我未见任何其它一因素,作用之大,如可敬的善知识。一位比丘与可敬的善知识为友,得以弃绝不善法、培养善法。一位比丘与可敬的善知识为友,恭敬、礼敬、以善知识忠告行事,念住、警觉,一步步证得一切束缚的终结(涅槃)。—— (《如是语Iti17》,坦尼沙罗尊者英译)


坦尼沙罗尊者(Thanissaro Bhikkhu)作为当今著名的佛教导师可称为此时代难遇的善知识。他不仅精通三藏,并且在禅修实证上也是公认的明师。在此文中,尊者从众多似是而非的佛教言论中选择七个例子加以说明,详实严谨地论证了这些广为流传的话其实并非佛陀所说,并以经典为依据,阐释了最基本最重要的佛陀教法,匡正了众多流传的错误与误读。其中括号中所引用的经典出处均为尊者所注明。相信阅读过后读者会对佛法有新的体悟。


       

     坦尼沙罗尊者 Ven.Thanissaro Bhikkhu

    点击了解:作者简介







佛陀从未讲过的七句话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义清明世



1

 “人生是苦” 

 

这是有关于佛教最大的谎言之一,这个观点被误认为正确,仅仅是因为其被反复不断地引用于学术与流行书籍中。


人生是苦这句话被认为是对佛陀所揭示的四圣谛中的第一圣谛的概括,然而第一圣谛只是列出了人生中构成苦的一些事情:“出生是苦,衰老是苦,死亡是苦;伤心,悲痛,痛苦,不幸,绝望是苦;与不相爱的相处是苦,与相爱的分离是苦,无法得到想要的是苦。总之,五取蕴是苦。”(节选自《相应部》56.11)你会注意到,生命并未在此列出。其余的圣谛继而展示出人生中除了苦还有其他的内容:苦之因,苦的止息,以及灭苦之道。

 


2

 “过去的爱仅是个记忆,未来的爱仅是个梦,真正的爱是在当下。”


 

这是有一次授课时,我发现在房间内的卫生间镜子贴的字条上写的。这句话与佛陀所说过话的没有任何联系,我不明白它要给与人什么启示。

 


3

 “没有自我

 

这是另一个巨大的谎言。有一次一个人问了佛陀一个问题,要求佛陀给与直截了当地回答:“有我,还是没有我?”佛陀对此拒绝回应(《相应部》44.10)在《中部》,佛陀声明:“我有自我”与“我没有自我”的见解,都是使人陷入痛苦的丛林之见。


当佛陀教导非我(anatta)时,对应于无我,他是在提供一个克服执着的策略,此种方法可以切断心执取于事物的倾向,认为它们是“我”或“我的”。佛陀也从未说过“没有一个单独的自我”。他拒绝卷入涉及任何形式的自我存在与否的话题。

 


4

 “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


5

 “苦来自于抗拒无常变化


 

这两个被错误引用的话常常一起出现。如果一切事情都会改变,那么你唯一可以逃离苦的方法就是接受一切快乐都是无常的,并且停止努力追寻任何比其更持久之事。这是一个相当悲惨的消息。幸亏佛陀仅仅说过,一切造作(不实,虚幻)的事物是无常的。任何通过六根门(感官)而被感知到的是不实的,内在和外在的条件使事物在感知中发生改变。然而你可以体验到某种非造作,那就是涅槃。(更多内容可参看《中部》49,《相应部》43)

 

正如佛陀所说,涅槃是终极的快乐(《法句经》203)——从变化,死亡以及一切限制因素中解脱。这是佛陀教导此道的原因,人能够找到没有条件限制的快乐。如果他传递的信息是这样:“没有永恒的快乐,不要想这件事情了,”那么佛法不可能持续这么多年。

 

至于第二条的错误,佛陀实际是在说人们由于认同不断变化的事物而产生痛苦。当心足够强大时,它可以从所有事物中抽离,从而不再有痛苦。(关于这点,可以参看《相应部》22·1 )

 


6

 “一个人现在的状况是过去的行为所造成的,现在的行为决定了他未来的状况。


这样的表述使业力非常简单化且充满了宿命论。我称之为“单一业力银行账户”理论——即你的现状显示了你业力账户的动态平衡:你所有的善行减去你所有的恶行,等于你现在所处的状态。

 

与这样的单一银行账户不同,佛陀把你过去的业与一地种子作为比较:一些种子已经发芽,一些还未发芽,有些将会发芽,那些获得最多水分的将最有机会成长。这是说,虽然你不能回到过去改变你已经种下的种子,但是你却可以控制种子的灌溉量。


从另一方面来讲,你目前的情况只是一小部分过去行为的展现;你现在的行为会决定你是否将要因那些业而受苦的程度。



7

 “一只蜡烛不会因为引燃一千只蜡烛而变暗。快乐永远不会因分享而减弱。

 

这句话在写募捐小册子的人中特别受欢迎,虽然他们想要你的钱,然而他们并不在意你是否快乐。这是个美妙的观点,但是并没有任何记载证明佛陀曾说过这话。


佛陀最接近于此的观点是在《增支部》10:177中, 在这里佛陀说当你做功德回向给过世亲属时,那些转生于饿鬼道的亲属们可以得到此功德,并且你可以确定至少一些亲属是在此道中。但对于没有转生于饿鬼道的亲属,此功德并不会消失。并没有一条合适的箴言适用于募捐的宣传册,但有些事情值得铭记于心。


🔚




点击了解:遥望佛陀正当年 • 一切为了离苦 


—— 他山之玉系列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本系列往期文章




若有受益,还请贤友

~护法三连~

分享、转发、在看

感恩贤友您护持正法

祝您离苦得乐 早日证果

Sādhu!x3🙏

                       



 — 法心尊者 • 答疑群 ——

长按下方二维码加管理员入群




—— 尊者讲经开示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往期开示文章




—— 尊者禅修、佛法开示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对应开示文章




—— 尊者讲座、译著、声明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对应文章





尊者介绍

————


法心尊者 Ashin.Dhammasāra

2014年 接触南传上座部佛教,并参加内观禅修营学习禅修方法。

2016年 放下工作全身心独自住山修行。

2017年 赴缅甸仰光雪乌敏禅修中心(Shwe Oo Min Dhamma Sukha Tawya),于德加尼亚西亚多(U Tejaniya Sayadaw)座下剃度出家。随后在因德嘉长老(U Inndaka Sayadaw)座下达上成为比库,并长住于恰密棉禅修中心(Chanmyay Myaing Meditation Centre)。

2018年 在因德嘉长老的指示下,给前来参学的中国禅修者进行佛法开示和禅修指导。

2020年 翻译了坦尼沙罗尊者(Ven. Thanissaro Bhikkhu)的著作《佛法溯源》。受北京四念处学习中心邀请,线上开示“唯一道——原始佛教的修行方法”系列课题研究讲座5讲。

法心尊者的研究方向:

原始佛教溯源,依据巴利圣典四部尼柯耶,通过对巴利原词词意的探究,在不借助任何后期注释的基础上,只运用佛陀原始的理论框架如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缘来禅修。依据佛教史、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探索原始佛教的思想架构。

编辑:Helena Tārakā

校对:Upekkhā

图片:面包手

终审:法心尊者 灵犀 Jan L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如有疑问或其他联系事宜

请加微信号

sixiong20041123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遥望佛陀正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