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制烦恼 or 全面觉知 | 《定慧禅修法》节选一

点击了解:遥望佛陀正当年 • 公益声明



~ 他山之玉系列 · 壹 ~

【编者按】


您是否有过如此困惑?
本着追寻最纯粹、最原始和最真实的佛陀的教导的意愿,在接触了南传佛教一段时间后,发现南传也各有派系,禅修方法也是五花八门,而且单就观呼吸就有多种禅修方式和技巧,有所缘不同、也有止观相异,乍一看截然不同、各有次第,但好像也各有各的道理。
那么作为一个初学禅修者,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状况,到底该如何抉择呢?
一位具有40年以上禅修经验的著名禅师曾对此疑惑给过一些答案。他在密集修习内观二十年后,作出了一个重大的修行改变。
在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这位禅师,并节选他的代表作——《定慧禅修法》(中译:林崇安)中的几段文字,分享给贤友们以供参考



压制烦恼 or 全面觉知

《定慧禅修法》节选一


 

事实上,佛陀所教的禅修,并不像今日一般所练习的「专注禅修法」,被割成不同的类型。它不是任何形式的安止定、近行定或刹那定的深度专注,这些专注实际会带来内心的紧张和压抑内心的烦恼。「专注禅修法」是一种压抑的形式,是一种将个人的经验切掉,而产生一种对内心所生起的现象的反抗。

禅修的重要规则是,不管什么东西使心从呼吸这对象跑开后,想使心宁静,只要将心放开、扩大,不去想分心的事,让它走,放松心胸及头部的紧张,感觉到心胸敞开,松弛掉压力,而后轻轻地将注意力移回到禅修的对象「呼吸」上,保持松弛。在移回到呼吸前,要使心宁静并且放松头部的紧张,这一点使「专注禅修法」与「定慧禅修法」呈现巨大的差异。


练习「专注禅修」的人,过分专注于禅修的对象,结果,他们倾向于封闭或锁紧内心直到没有任何分心。这种练习,导致内心的深度专注而将烦恼阻挡住。反过来说,练习「定慧禅修」的人,倾向于开放自心,并且允许内心自然地宁静。他不压抑或强迫自己的心停留、聚焦于禅修的对象上,而是使心永远觉知眼前当下正在做什么。任何分心生起了,他放下它。在回到注意呼吸前,将心开放、扩大,松弛头部的紧张并使心宁静。如此,就如同经上所说的,「定慧禅修」可以导致智慧、全面的觉知、正念以及最后获得涅槃的最高目标。


入息、出息、松弛头部的紧张以及敞开、扩大自己的心,便是一个人所依归「家」。这意思是,每次心从家出走,首先不管它,再放松头部的紧张,感觉心胸扩大、变得宁静,而后将注意力移回到呼吸上,使心宁静。不管它是一个妄念、情绪上的痛苦、身体的感受或其他任何使他分心的东西,他必须「永远要回家」。这些分心的现象,都要用相同的方式处理。


这是到目前为止,佛陀所给出的最简单的禅修指导。只简单地放下、放松头部的紧张、感觉到内心的扩大及变得宁静,再将注意力移回到呼吸上,在入息时放松头部的紧张并使心宁静,在出息时放松头部的紧张并使心宁静。多么简单!不要尝试去控制呼吸!只要正常而自然地呼吸,简要地说,就是这样。

🔚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如有疑问或其他联系事宜

请加微信号

sixiong20041123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遥望佛陀正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