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对5世纪初北印度民间佛教信仰的考察(二)

点击了解:遥望佛陀正当年 • 公益声明


~  他山之玉系列  ~

 


法显对5世纪初北印度

民间佛教信仰的考察

作者: 李利安 谢锐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选自论文集《东晋求法高僧法显与<佛国记>》)  

http://www.cssn.cn/zjx/zjx_zjyj/mjzjxyyj/201402/t20140228_1006569.shtml 










根据法显的考察看5世纪初

北印度民间佛教信仰的基本类型

(上)



民间佛教信仰是一种不同于精英佛教的佛教存在形态


精英佛教主要以完整而深刻的理论体系呈现出来,信仰者以那些对理论感兴趣并有理论欣赏或理论思辨能力的人士为主。而民间佛教,其信仰者或主要的推动者来自民间,其表现形态则主要是具有超越性或民俗性的信仰。民间佛教信仰也可能突破民间的范畴而在社会上层产生影响,所以,本文所说的民间佛教主要是从信仰内涵和表现形态来界定。

也就是说,凡是不注重理论思辨,不需要经典依据,以神圣性、民俗性、实践性为基本特征的佛教信仰,均属于民间佛教信仰。

5世纪初北印度的民间佛教信仰丰富多彩,根据法显的考察,我们可以将其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弥勒信仰


三至四世纪   犍陀罗片岩雕刻
尺寸:56.5 x 31.8 cm
美国诺顿西蒙博物馆收藏


《法显传》记载,法显到达北天竺后的第一个国家叫陀历国。当地盛行小乘佛教,法显在那里考察时得知一个民间传说,说是这个国家在过去的时候有一个罗汉,“以神足力将一巧匠,上兜率天观弥勒菩萨长短色貌,还下刻木作像。前后三上观,然后乃成像。长八丈,足趺八尺,斋日常有光明。诸国王竞兴供养,今故现在于此”。法显还记载说:“古老相传,自立弥勒菩萨像后,便有天竺沙门赍经律过此河(指印度河——笔者注)者。像立在佛泥洹后三百许年,计于周氏平王时,由兹而言,大教宣流始自此像。非夫弥勒大士继轨释迦,孰能令三宝宣通,边人识法?固知冥运之开本非人事,则汉明帝之梦有由而然矣。”这个传说反应了当地民间对弥勒的信仰,其中所饱含的信仰内容体现为:


1、弥勒在兜率天宫;
2、世间的人可以借助某种神力前往兜率天宫,面见弥勒;
3、弥勒的相貌是身高八丈,脚长八尺;
4、弥勒像的制作开始于佛灭三百年之间;
5、弥勒像具有神异威力,如可以放光;
6、这里的弥勒像因为具有神异,而享有很高威望,连附近的几个国王都竞相供养,可见其影响之广与地位之高;
7、这尊弥勒像制成后,佛教开始越过印度河向印度之外的地区尤其是中国传播;
8、弥勒菩萨是继承释迦牟尼佛主持佛法的圣者;
9、弥勒信仰是当地小乘佛教的主要信仰之一。

这些信仰既有符合弥勒经典的内容,也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民间性非常明显。   

 

(二)佛迹信仰



法显在北印度考察了好几处佛陀遗迹,记载了当地佛教信徒对佛陀遗迹的崇拜心理与崇拜活动。例如,法显渡过印度河,到了乌长国。当地人“常传言,佛至北天竺,即到此国也。佛遗足迹于此,或长或短,在人心念,至今犹尔。及晒衣石、度恶龙处,悉亦现在。石高丈四尺,阔二丈许,一边平。”乌长国的佛迹主要有两种,一是佛足印,一是佛曾经活动处。其中佛足印是早期佛教的一种重要崇拜对象,直到玄奘时代依然十分流行,玄奘还亲自将佛足印带回中国供养。佛活动处崇拜在中印度非常盛行,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佛诞生处蓝比尼、佛成道处菩提伽耶、佛初转法轮处鹿野苑、佛涅槃处拘尸那伽。这也成为后世全世界佛教徒朝拜的四大圣地。

由于圣地崇拜具有空间固定的局限性,所以佛足印崇拜因其所具有的可移动性和图形符号性特征而在早期佛教历史上具有更加广泛的影响。


在那竭国法显还考察了另外一种佛遗迹崇拜形态,即对佛影的崇拜:“那竭城南半由延有石室博山,西南向佛留影。此中去十余步,观之如佛真形,金色相好光明炳著作,转近转微,髣髴如有。诸方国王遣工画师摹写,莫能及。彼国人传云,千佛尽,当于此留影。”    

 


(三)佛本生信仰


所谓本生就是佛陀的前世,本生故事就是佛陀前世身为菩萨时的各种救苦救难事迹。本生故事是佛涅槃后在怀念佛陀、崇拜佛陀和神化佛陀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宗教现象。

在5世纪初的北印度,佛本生信仰已经广泛流行,并形成很多相关的遗迹。法显对此均有考察和记载。

犍陀罗浮雕:尸毗王本生图

二至三世纪 – 片岩浮雕

高23.3cm 宽32.4cm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例如在宿呵多国,法显就考察记载了一种本生信仰:“昔天帝释试菩萨化作鹰鸽割肉贸鸽处。佛既成道与诸弟子游行,语云:‘此本是吾割肉贸鸽处。’国人由是得知,于此处起塔,金银挍饰。”割肉贸鸽是一个著名的本生故事。说是佛陀在前世的某个时期,生活在一个大国,身为此国的国王,名叫尸毗王。他胸怀宽广,爱民如子,立誓普救众生。一天,有只老鹰在追逐一只鸽子,鸽子生命危机,无处躲藏,最后飞到尸毗王的腋下,请求国王保护。老鹰追来抓不到鸽子,就对尸毗王说:“这个鸽子是我的美食,我现在饥饿难忍,请国王把鸽子交给我吧。”尸毗王说:“我曾许愿,拯救一切生灵,现在鸽子寻求保护,我怎么能见死不救,让它去送死呢?”老鹰说:“大王既然爱惜一切生灵,如果我吃不到东西,就会饿死,难道我就不该得救吗?”尸毗王说:“我可拿其它食物给你吃。”老鹰答到:“我只吃新鲜血肉,别的食物一概不吃。”尸毗王暗想,我不能救一命,害一命,看来,只有用我的肉来换取鸽子才能同时救下两条生命。于是,他下令手下取来利刀,割下自己腿上的肉喂鹰,但老鹰又说道:“国王既然要以自身的肉来代替鸽子,那么我也不敢多要,只要和鸽子一样重量的肉。”尸毗王传令取来一秆秤,一头放上鸽子,一头放上割下的肉。奇怪的是,国王全身的肉都已割尽,还是不及鸽子的重量。国王十分纳闷,于是他忍着剧痛,奋力坐到秤盘上。这时,天地动摇,众天神都被尸毗王普救众生的善行所感动,齐声赞叹,并撒下无数天花。忽然,老鹰和鸽子都不见了,原来是帝释天和大臣化成老鹰和鸽子来试尸毗王的诚意和信心,最后帝释天以神力使尸毗王的身体恢复了原状。根据法显的考察,这个著名的本生故事就发生在北印度的宿呵多国,法显在那里巡礼的时候,还曾经见到用金银装饰的割肉贸鸽纪念塔。   

另外,法显在北印度还看到与此相同的另外三处本生信仰遗迹。一是在揵陀卫国,当地人传说,“佛为菩萨时,亦于此国以眼施人。其处亦起大塔,金银挍饰”。二是在竺剎尸罗。“竺剎尸罗,汉言截头也。佛为菩萨时,于此处以头施人,故因以为名。”三是从“以头施人纪念塔”“东行二日,至投身餧饿虎处”。“此二处亦起大塔,皆众宝挍饰。诸国王臣民竞兴供养,散华然灯,相继不绝。通上二塔彼方人亦名为四大塔也。”以眼施人、以头施人、以身施虎是另外三个非常著名的本生故事,都是释迦牟尼前世身为菩萨时的救难事迹,根据法显的考察,这些著名的故事都发生在北印度,形成了著名的纪念佛本生事迹的“四大塔”。除了四大塔之外,在“那竭国城,是菩萨本以银钱贸五茎华供养定光佛处”,这也是一处本生信仰遗迹。   

 ~连载·待续~

🔚



点击了解:遥望佛陀正当年 • 一切为了离苦 


—— 他山之玉系列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本系列往期文章




若有受益,还请贤友

~护法三连~

分享、转发、在看

感恩贤友您护持正法

祝您离苦得乐 早日证果

Sādhu!x3🙏

                       



 — 法心尊者 • 答疑群 ——

长按下方二维码加管理员入群




—— 尊者讲经开示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往期开示文章




—— 尊者禅修、佛法开示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对应开示文章



—— 尊者讲座、译著、声明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对应文章




尊者介绍

————


法心尊者 Ashin.Dhammasāra

2014年 接触南传上座部佛教,并参加内观禅修营学习禅修方法。

2016年 放下工作全身心独自住山修行。

2017年 赴缅甸仰光雪乌敏禅修中心(Shwe Oo Min Dhamma Sukha Tawya),于德加尼亚西亚多(U Tejaniya Sayadaw)座下剃度出家。随后在因德嘉长老(U Inndaka Sayadaw)座下达上成为比库,并长住于恰密棉禅修中心(Chanmyay Myaing Meditation Centre)。

2018年 在因德嘉长老的指示下,给前来参学的中国禅修者进行佛法开示和禅修指导。

2020年 翻译了坦尼沙罗尊者(Ven. Thanissaro Bhikkhu)的著作《佛法溯源》。受北京四念处学习中心邀请,线上开示“唯一道——原始佛教的修行方法”系列课题研究讲座5讲。

法心尊者的研究方向:

原始佛教溯源,依据巴利圣典四部尼柯耶,通过对巴利原词词意的探究,在不借助任何后期注释的基础上,只运用佛陀原始的理论框架如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缘来禅修。依据佛教史、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探索原始佛教的思想架构。

编辑:Tārakā

校对:Upekkhā

图片:面包手

终审:法心尊者 灵犀 Jan L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如有疑问或其他联系事宜

请加微信号

sixiong20041123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遥望佛陀正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