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公众号 菩提字幕屋 中译:okada
原文标题:贡布里希访谈记:投生、业、仪轨
https://mp.weixin.qq.com/s/LFY5FVglNVcL5DW7KuUaB
▲导语
本访谈来自理查德·贡布里希(Richard Gombrich)教授,巴利圣典学会前主席、英国牛津大学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早期佛教研究专家。
贡布里希教授在牛津大学执教40余年,教授印度宗教及语言。1976年至2004年是梵文波顿教授(Boden Professor of Sanskrit-1832年牛津大学设立的专项梵文教授席位)。1937年出生于伦敦,源自中欧的著名音乐世家。热爱教育及研究事业,尤其真爱佛法研究及巴利文(佛教上座部经文原文语言)。曾任职巴利文协会主席,曾居家于僧伽罗人(“ Sinhalese”)村庄。其研究着重于人类学,及早期佛教历史;发表过20部专业著作及150篇专业论文。2004年,当贡布里希教授法定退休之际,创立牛津佛学研究中心,现任职其学术主任,及专业杂志编辑。
—— 转载自中国佛学院官网
本次访谈,让我们听听,贡布里希教授是如何分享以下内容的:
-
佛教以前的轮回观
-
佛教以前的业力观
-
佛陀对业力的诠释
-
后代佛教徒的仪轨业力观念
-
佛陀继承了婆罗门教思想吗?
-
佛陀将一切看成不断变迁的过程
-
共业真的存在吗?
-
业力不是消极的宿命论,而是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佛陀继承了婆罗门教思想吗?
阿姜苏迦多: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的是,佛陀是完全继承了他那个时代的轮回理论,他们仿佛认为佛陀只具有一个九岁孩子的判断力,完全不加质疑地接受别人告诉他的理论,不能对该理论进行任何反思,要知道,中学生都会反思。而事实上,当然,在佛陀时代的文化中有业报的观念,但那些观念是复杂的、不断发展的和变化的,就像很多事情一样,佛陀把这些理论拿了过来,并进行了革命。正如你所说的,佛陀完全颠覆了这些理论。
贡布里希:当然,佛陀接受了很多当时人们相信的东西。如果他不接受这些东西,他所说的法就没人能够听得懂。所以,佛陀得与他们共享一套语言体系。
但佛陀最令人震惊的事情是……他一直在说这个,尤其是在长部尼柯耶中。他会说:“告诉我你们相信什么”,然后对方会告诉他。然后,佛陀说:“是的,是的,很好。我非常同意你的看法,不过你所说的‘左’意思应该是‘右’,你所说的‘右’,意思应该是‘左’。”佛陀的惯用句型是“虽然,但是”。不仅仅在“业”的理论上是如此。
———
佛陀为什么要使用“业”这个词?在某种程度上,似乎非常混乱,佛陀使用“业”这个词的时候,他指的是“动机”( cetanā,思)。但那是为了试图去“愚弄”人们,你知道,这是一个策略。当然,这是在很久以后——不是在佛陀有生之年——人们才知道这是一个善巧方便。这是一种策略,就像是说:“是的,你理解的没错,我同意你的观点,但也许你还没有完全理解你使用的一些词语的真正意思。”
佛陀不仅仅在“业”上采取了这个策略,他反复地使用这个策略。我的意思是,我在我的书中还提到了一个非常惊人的例子,就是“婆罗门”(Brahmin)这个词。佛陀会说,“当然,有这样一种人,婆罗门,是高尚的人。在你们的一些圣典文本中说过,婆罗门是正直的、善良的等等。当然,我就是婆罗门,因为我是正直的、善良的。”这可能让对方困惑不已。“我非常抱歉地告诉你们,你们中的有些人根本不是婆罗门。”这就是佛陀在社会范畴中对隐喻的善巧运用。我想应该是我那本书的第12章……我有一整章是关于“婆罗门”这个词的,佛陀使用了一些隐喻。
另一个是他对“贱民”(outcaste)一词的使用。谁才是贱民?在佛陀看来,杀人犯、小偷、妄语者等等都是贱民。“是的,有许多贱民,但我们不是贱民。”当然,对于婆罗门来说,佛陀是一个贱民,因为他吃任何人给予的食物,这是贱民所做的事。根据婆罗门的说法,你出生后的社会地位是由你吃什么、从谁那里获得食物来决定的。佛陀接受任何人的食物供养。所以,他就是贱民。
🔚
——— 他山之玉系列 · 贰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本系列往期文章
如有疑问或其他联系事宜
请加微信号
sixiong20041123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遥望佛陀正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