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心尊者
2020年8月16日微信群答疑
图片下方为录音文字版
怎样与不学佛的家人相处?
法心尊者答疑 第71问
问
————
贤友问:
顶礼尊者
自从学佛以来,一直知足少欲,除了正常上班工作以外,其余的个人时间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研修佛法中。
但家人追求五欲之乐,贪图享受,并且时常做出一些在佛教看来不如法的事情。
而且时常遭到家人的阻碍,她们认为我离平常世俗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远了,并表示反对我学佛法,也有可能担心我会出家的顾虑吧。
请问尊者当生活中与家人之间信仰、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摩擦的时候,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看待?感恩尊者
答
————
法心尊者答:
当佛陀教导他七岁的儿子罗侯罗的时候,佛陀说:你的身体行为、你的言语,你在做和说之前要去检视,你在做和说的当下要去审视,做和说之后要去反思,要去观察它的长期后果。
怎么去审视和观察呢?以什么标准来评定呢?就是它是否导致他人的苦,是否导致你自己的苦。什么是他人的苦和自己的苦?也就是:你是否导致他人贪、嗔、痴的增长,是否导致你自己贪、嗔、痴的增长。
———
我们在世间,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外境,或者是家人也好,还是亲戚、朋友、同事也好,你在说话和做事的时候,都应该以这个标准来评定你的言语和行为,因为你管不了其他人,你只能管好你自己。只有你把自己管好了,你内心的烦恼减少了以后,你才有可能通过一种善巧的方式引导他人走上法和律的道路。
削减他人的烦恼,你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烦恼。你在观察自己的烦恼的过程中知道怎么善巧地处理,你才有可能善巧地引导别人。《弥兰王问经》,也就是北传《那先比丘经》里说过,就像母鸡守护蛋一样,不管遭到石头还是木棒的攻击,它都不会放弃它的窝,放弃它所孵化的蛋。所以比丘也是一样的,不管遭遇什么样的逆境和外缘,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堡垒。什么是比丘的堡垒呢?就是四念处——时时刻刻守护自己的身心,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境况,它最终都是在你身心上起反应,你的苦也只是在你身心上。
那么你的行为和言语首先不要给自己造成贪心和嗔心的增长。如何造成贪心和嗔心的增长呢?你说的一些话、做的一些事是烦恼所导致的,你变成烦恼的奴隶,你没有正念,你没有看到你当下说出的话是因为贪心,或是因为嗔心你才说的。你做的事也是同样的。
这时候你就陷入了烦恼的轮回之中。你的烦恼会更进一步地增长,而且往往你的情绪化的行为和言语也会造成他人不善的情绪的增长,导致他人的贪心和嗔心。
———
所以学佛不是说一定要表现出外在一个什么样子,甚至你身边的人完全不需要知道你是一个学佛的人,你是一个修行的人。
真正的佛是觉悟的意思,它就在你的心里。佛陀说:“见法者即见我。”你要看你内心里的法,而不是让家人看你每天念经,或表现得像一个学佛的人,这样他们当然会有担心。
如果你这样的外在表现已经导致了他们的担心的话,那他们如果不能理解你,你至少从外在去随顺他们一些,你不一定要表现你是学佛的人,或你正在学佛。你可以只是关心你内在的东西,关注你内心的品质,你内心的幸福感。你去追求你内心的定和解脱的话,其实就是走在了佛陀所教导的道路上,而不在于你外表上,或者你外在的行为和言语表现出一个学佛的人的状态。
我觉得真正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会很善巧地对治自己内心的烦恼,他往往在对付别人的烦恼的时候也相对地会更加善巧一些。因为他很知道人的内心是怎么运作的,怎么生起烦恼的,什么因什么缘导致烦恼增长,什么因什么缘导致烦恼削减。
所以他在处理跟家人、朋友的关系的时候,也往往会更加地善巧,更加地注意,不去引发别人的烦恼。当别人已经起烦恼,或用烦恼的方式来对付你的时候,你往往就像水一样——上善若水——你不会因为他们的情绪导致、激起你自己的更进一步的烦恼情绪,你可能会更善巧地去化解它。
所以最终还是要面对你自己的内心,在你的身心上去解决问题。原则性的问题你可以有自己的坚持,比如你持守的戒——不要去杀生,不要去伤害众生。但是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或者跟烦恼没关系的问题上,你就没必要因为这些事跟家人起冲突,而导致他们烦恼的增长。因为你去导致别人的烦恼的增长,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善业,就没必要了。如果你落入到这种执着中,其实也是一种戒进取,也是一种执取。
🔚
若有受益,还请贤友
~护法三连~
分享、转发、在看
感恩贤友您护持正法
祝您离苦得乐 早日证果
Sādhu!x3🙏
—— 法心尊者 • 答疑群 ——
长按下方二维码加管理员入群
——— 尊者禅修开示 ———
——— 尊者佛法开示 ———
——— 尊者讲座、译著、声明 ———
尊者介绍
————
2014年 接触南传上座部佛教,并参加内观禅修营学习禅修方法。
2016年 放下工作全身心独自住山修行。
2017年 赴缅甸仰光雪乌敏禅修中心(Shwe Oo Min Dhamma Sukha Tawya),于德加尼亚西亚多(U Tejaniya Sayadaw)座下剃度出家。随后在因德嘉长老(U Inndaka Sayadaw)座下达上成为比库,并长住于恰密棉禅修中心(Chanmyay Myaing Meditation Centre)。
2018年 在因德嘉长老的指示下,给前来参学的中国禅修者进行佛法开示和禅修指导。
2020年 翻译了坦尼沙罗尊者(Ven. Thanissaro Bhikkhu)的著作《佛法溯源》。受北京四念处学习中心邀请,线上开示“唯一道——原始佛教的修行方法”系列课题研究讲座5讲。
法心尊者的研究方向:
原始佛教溯源,依据巴利圣典四部尼柯耶,通过对巴利原词词意的探究,在不借助任何后期注释的基础上,只运用佛陀原始的理论框架如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缘来禅修。依据佛教史、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探索原始佛教的思想架构。
编辑:Helena
校对:秋杨
音频:黄二龙
图片:胡安
终审:法心尊者 灵犀 Upekkhā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如有疑问或其他联系事宜
请加微信号
sixiong20041123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遥望佛陀正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