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在家人修持的戒律有哪些?- 法心尊者答疑 第153问

点击了解:遥望佛陀正当年 • 公益声明


法心尊者

2020年12月01日微信群答



图片下方为录音文字版





适合在家人修持

的戒律有哪些

法心尊者答疑 第153问




————




贤友问:

礼敬尊者!

适合在家人修持的戒律有哪些?

感恩尊者!


 

————


法心尊者答:


佛陀所针对在家人制定的戒律,就是一般所说的五戒,也就是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

在很多其他的宗教中,也有与这五条戒律类似的一些戒律。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五戒可以算是一种比较普世的道德观念。

——

在佛陀时代的印度,这五条戒律不仅是他们那个年代的一些道德观念,而且甚至它还是一些法律的规定。


比如说在佛陀时代,实际上骂人是要被罚款的,也就是说骂人是一种违法行为。在五戒中,这个骂人,或者说叫恶,是包含在妄语戒之中的。


所以在经典的记载,基本上如果一个在家人,他愿意皈依三宝,然后受持佛陀的教导,他同时都会受持这五条戒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戒律的意思并不是说你给自己规定了很多条条框框,然后一旦你犯戒了,就了很可怕的恶业。


——


“戒律”这个词它的真正的含义应该是叫“学处”,也就是说你愿意努力地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来学习,让自己做一个有道德规范的人。


所以我们要从一个正面的意义上来理解戒律的含义,而不是说“我受持戒律我每天就心惊胆战的,因为受持戒律导致我生起很多的恐惧心、嗔心”这样来吓唬你自己,那就违背了我们持戒的一个真正的意义了。


佛陀说通过持戒我们可以心,我们有这种心安,才会得轻,那么有更进一步的喜悦,然后才会有禅定。


如果我们因为受持戒律,导致自己每天担惊受怕的,那就不仅不会心安,反而还起到了反作用。


所以受持五戒是很有意义的。我们也可以在心里面去受持,每天花一点时间在心里面去反思,去作,努力让我们的行为标准符合这五条戒律的规范,而并不是说我们要去心惊胆战吓唬自己。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时候因为我们的烦恼习气,导致我们违犯了五戒,我们尽量在心里面去反思,然后去决意下次能做得更好这样就足够了。


如果我们能有这种意识,对于自己这种行为和言语上有克制,那我们的道德品质以及我们的质量内心的幸福感也会有一个逐步的提升。


🔚







 — 法心尊者 • 答疑群 ——

入群后贤友将获得:


 尊者定期群内直播开示讲座

 尊者开示录音的群内首发

 法宝书籍免费结缘(仅需邮费)

 有机会向尊者提问(根据上期问题数量,不定期开放)

 答疑音频群内提前首发,可下载保存

 尊者见面会、禅修营等福利通告,群内首发,优先参与

 群内即将开展禅修打卡等活动,贤友可进群关注通知






—— 尊者讲经开示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往期开示文章




—— 尊者禅修开示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对应开示文章




—— 尊者讲座、译著、声明 ——

点击蓝色文字即可阅读对应文章





尊者介绍

————


法心尊者 Ashin.Dhammasāra

2014年 接触南传上座部佛教,并参加内观禅修营学习禅修方法。

2016年 放下工作全身心独自住山修行。

2017年 赴缅甸仰光雪乌敏禅修中心(Shwe Oo Min Dhamma Sukha Tawya),于德加尼亚西亚多(U Tejaniya Sayadaw)座下剃度出家。随后在因德嘉长老(U Inndaka Sayadaw)座下达上成为比库,并长住于恰密棉禅修中心(Chanmyay Myaing Meditation Centre)。

2018年 在因德嘉长老的指示下,给前来参学的中国禅修者进行佛法开示和禅修指导。

2020年 翻译了坦尼沙罗尊者(Ven. Thanissaro Bhikkhu)的著作《佛法溯源》。受北京四念处学习中心邀请,线上开示“唯一道——原始佛教的修行方法”系列课题研究讲座5讲。

法心尊者的研究方向:

原始佛教溯源,依据巴利圣典四部尼柯耶,通过对巴利原词词意的探究,在不借助任何后期注释的基础上,只运用佛陀原始的理论框架如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缘来禅修。依据佛教史、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探索原始佛教的思想架构。

编辑:Tārakā

校对:秋杨让措

音频:来 Ruann

图片:胡安

终审:法心尊者 灵犀 Upekkhā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如有疑问或其他联系事宜

请加微信号

sixiong20041123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遥望佛陀正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