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呼吸的“置念于前”怎么理解? – 法心尊者答疑 第4问


法心尊者

2020年7月5日微信群答疑







————



贤友提问:

请问尊者“置念面前”究竟如何解?





————


法心尊者回复:

你问的这个问题,恰好就是不同派系、不同注释书之间非常有争议的一个问题。这个面前的前(巴利语mukha)在巴利语里,它是有很多的含义,它既有当前的意思,也就是当下的意思,又有面前,前面的意思。那么这就涉及到了怎么禅修的问题,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这个前(mukha)在这个地方应该是指的当前,也就是提起你当下的正念,这句话应该是这个意思。而不是把你的这个正念放在面前,如果佛陀是想要说,把你的念系念到什么具体的某个部位的话,那他应该直接说把你的正念去关注你的鼻子下面或者关注你的上嘴唇,但是他没有这么说。那佛陀何必故意地把话说得不清不楚,给你绕这个弯子呢,对不对?我看到有一个大念处经的翻译版本,直接把这句话翻译成了念住于鼻孔下方上嘴唇这个地方,佛陀要是知道了,他是不是要感谢他替他做出这么详尽的解释。

所以这句话,结合上下文以及结合它这个词本意来看,应该就是提起你的正念,提起你当下的念,那什么叫提起你当下的念呢?就是说,你要去提起这个正念、正知,以一个旁观者的这样一种心态来看待你的身心现象,看待你的五蕴的造作,这个叫提起你的正念。那么,什么是没有正念的状态呢?就是你去打妄想,你落入到于五蕴、对于六根六尘的追逐当中去了,你对当下的身心现象完全没有一种旁观者的了知。所以置念面前,或者叫置念当前就是指的提起当下的正念,然后呢,你才能进一步的去觉知你的呼吸,我之前解答那个身念处的问题的时候,就说过你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看待你身体的姿势,然后你才能更进一步的了知你的身体在吸气,了知你的身体在呼气,了知你身体的这种造作,然后去平息它,平息身行,然后去了知你内心的造作,也去调整它,平息心行,以及了知长短息,了知内心升起的烦恼造作,了知内心升起的喜与乐,这些。这些所有的东西都是建立在你提起正念这个前提之下的,你必须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待你的身心,你才能做到发展更进一步的正精进,以及发展你的正定。

🔚





尊者介绍

————



法心尊者 Ashin.Dhammasāra

法名:Ashin.Dhammasāra

2014年接触南传上座部佛教,并参加内观禅修营学习禅修方法。

2016年起放下工作全身心投入修行,并独自住山修行半年.

2017年赴缅甸仰光雪乌敏禅修中心(Shwe Oo Min Dhamma Sukha Tawya),于德加尼亚西亚多(U Tejaniya Sayadaw)座下剃度出家。随后在因德嘉长老(U Inndaka Sayadaw)座下达上成为比库,并长住于恰密棉禅修中心(Chanmyay Myaing Meditation Centre)。

2018年起,在因德嘉长老的指示下,给前来参学的中国禅修者进行佛法开示和禅修指导。

2020年翻译了坦尼沙罗尊者(Ven. Thanissaro Bhikkhu)的著作《佛法溯源》。


法心尊者的研究方向:

原始佛教溯源,依据巴利圣典四部尼柯耶,通过对巴利原词词意的探究,在不借助任何后期注释的基础上,只运用佛陀原始的理论框架如四圣谛、八正道、三十七道品、十二因缘来禅修。依据佛教史、考古学、文献学、语言学,探索原始佛教的思想架构。



法讯及提问答疑
请扫管理员二维码申请进群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遥望佛陀正当年